植保大讲堂
秉承“产品铸造品质,诚信打造品牌”的企业理念
复硝酚钠与萘乙酸钠和复合肥混用试验报告
分类:
常见问题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1-28
一、试验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复硝酚钠+萘乙酸钠与复合肥混合使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二、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河南荥阳市高村绿色农业示范园区内河南神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验田。
三、试验材料
1、试验田肥力情况
土壤为壤质潮土,试验田土壤PH值为7 68,含有机质1.73%,硝态氮26.86mg/kg,有效磷18.32mg/kg,速效钾182.6mg/kg。
2、试验样品和试剂
供试品种为矮抗58。
试验中使用的98%复硝酚钠、98%萘乙酸钠为河南神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复合肥为河南心连心生产,总养分≥45%(15—15—15)(市售)。
四、试验方法
选择肥力均匀一致的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田面积3亩。试验设98%复硝酚钠6g+98%萘乙酸钠3g+50kg复合肥、98%复硝酚钠10g+98%萘乙酸钠5g+50kg复合肥、98%复硝酚钠15g+98%萘乙酸钠7g+50kg复合肥、98%复硝酚钠20g+98%萘乙酸钠10g+50kg复合肥4个处理,设50kg复合肥为空白对照,即一共5个处理。5个处理按顺序分别标号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和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顺序位置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00平方米,小区间留40cm隔离带。
四个处理均作为底肥撒施,在以后的田间管理中使用相同的管理和水肥,在成熟期进行测产。
五、结果与分析
1、不同处理产量及其构成结果
在小麦成熟期,每个处理区和各取5个点,每点收割1平方米,进行室内拷种,调查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脱粒计算产量。结果见下表:
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
处理亩有效穗
(万)每穗粒数
(粒)每穗实粒数
(粒)千粒重
(克)测得产量
(KG/亩)增产幅度
(%)
处理140.82a21.4a31.47a42.9a538.2a6.4
处理242.66a21.3a29.69a42.7a556.5a10.7
处理344.16a21.1a32.1a43.8a592.3ab17.8
处理443.30a20.8a31.85a43.3a572.1ab13.8
CK(对照)39.07a21.0a28.84a41.2a502.8b0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5个处理中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产量按由高到低的次序为:处理3(592.3kg/亩,增幅17.8%)>处理4(598.1kg/亩,增幅13.8%)>处理2(554.2kg/亩,增幅10.7%>处理1(538.2kgf亩,增幅6.4%)>空白(502.1kg/亩)。利用DPS软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各处理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如下:处理3与处理4相比差异显著;处理3与处理2相比差异极显著。复硝酚钠+萘乙酸钠试验中当浓度为复硝酚钠1 5g+萘乙酸钠7g时增产幅度最大达到17.8%,当浓度增加到复硝酚钠20g+萘乙酸钠10g时增幅只有13.8%且产量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在小麦上应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其产量成抛物线状,即当其使用在剂量超过最佳剂量时增产效果随使用浓度增加而降低增产幅度。根据试验的结果和分析我们认为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在小麦上使用的最佳浓度为复硝酚钠15g+萘乙酸钠7g。在试验过程中并未发现试验药剂对小麦产生不良作用。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建议在小麦上使用复硝酚钠15g+萘乙酸钠7g和复合肥混合使用。
下一页: